top of page

沒有好的自己就沒有健康的關係

諮:「我很喜歡人資的工作,可是常常感到很重的無力感。」


我:「可以多說說無力感的來源嗎?」


諮:「老闆與主管們還沒接受世代已經改變的事實,用以前的制度對待現在的組織。就算不斷提醒可能的法律風險,他們依然不為所動,甚至覺得我大驚小怪......」


我:「若這些法律風險你需要負連帶責任的話,對你也是很大的風險。」


諮:「對啊!雖然是罰公司的錢,但這也表示我不專業,才會讓公司被罰錢。而且也不是現在這間公司才遇到這樣的問題,之前的公司也有不同的狀況。」


以前從事獵頭,我的客戶窗口就是招募HR,那些日子從沒少聽到人資們的辛苦。像是用人主管不知道自己要什麼,只會逼人資給人,但又不選出人,一個職缺來來回回幾個月還找不到;或是突然開一堆缺,隔天就想要有人來上班的無理要求;就算好不容易找到了,有時還會遇到到職前一天突然不來的人選,然後再一次循環。真的不是天天處於火場救火,就是不停的奔命在招人和炒人之間。


而除了招募其實還有.....

培訓:花了很多精力準備的培訓課程,但是學員不想學習;老闆想要培養人才,但是又不想投入經費。

績效:各個部門把績效考核當成人力資源的責任,什麼事情都推給人資,部門負責人評分很隨意。

薪酬:薪資水平沒有競爭力,招不來、留不住,老闆還認為是人資不給力。


但是,為什麼許多「人資們」還是熱愛這份工作?


諮:「恩.....其實讓一個適合的人選加入公司,真的很有成就感。尤其收到人選、部門主管或部門同事的感謝,我就會感到這份工作是很有價值的。」


也許同個領域,我很能了解那種「痛苦並快樂著」的感覺。不同規模的組織,所面對的挑戰是不同且多面向的,人資的身份彈性要很高,自己是勞方,但面對求職者、員工,要代表資方;面對老闆、主管們,又要能站在資方立場表達勞方需求;這中間的拿捏、身份與情境的轉換,是人資工作者每天的日常。於是,帶著他進行價值觀探索,也發現他有著殉道者的人格,簡單來說就是想要拯救他人(獲得認同),有時會忘了自己(犧牲自己)。我一直認為個性沒有好壞,而是認清自己性格的強項與弱項,再到能發揮強項的工作舞台,自然能勝任愉快。但對於殉道者人格,容易付出沒有底線,我提醒「自我認同先於他人認同」,照顧好自己才能照顧好別人,人資工作者更是如此。


殉道者將為他人犧牲奉獻所獲得的成就感,凌駕於照應自己的需求之上,殉道者則會無止境地淘空自己,甚至刻意漠視自己的需求與感受,只為了支撐自己能夠持續為他人提供幫助及付出。但沒有好的自己,就沒有健康的關係,不論是伴侶、朋友或是職場表現。


成為自己的內在英雄一書中,針對殉道者給出三個練習:

1. 覺察自己真心付出的意義,思考有益處的助人行為究竟是什麼。

2. 讓你的資源和能量,有界限地為這世界付出,簡單來說就是設定底線。

3. 懂得真正照顧好自己,才能照顧好別人,讓能量正面的循環。


結論,職場上不缺殉道者,因為沒有人無可取代,就算老闆也可以換人。


 

生涯設計師-Sandy

bottom of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