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
現在就開始為中年職涯發展作準備

許多人對於職場上的年齡會有很多恐懼,像是年紀越大越不好換工作,中年失業會很難再找到好工作,尤其是想要轉換領域的人。隨著日子一天一天的過去,對既有的崗位食之無味但棄之恐懼,而人生最痛苦的事情,不是「我不行」,而是「我本可以」。


諮:「我以前沒自己找過工作,都是別人來找我。可是最近這幾年發現,跟以前真的差很多,就算有,後面也常是無消無息,難道真的是年紀的關係?」

 

我:「從現實看到的狀況,年齡確實是無法避免的問題,這往往無關個人的專業,純粹就是有更年輕的履歷可先參考。」

 

諮:「所以我現在會很急,再不換是不是就只能待在這了?可是我不想啊!」

 

這是自己這些年(不論是獵頭時期或是個人諮詢)很常遇到的中年菁英族群。這些專業的職場人士在40歲前,總有工作主動找上門,但40歲後卻開始乏人問津,一年不如一年,而陷入中年職涯的焦慮。

 

先說多年觀察,職涯發展的優勢關鍵在......

“20歲後”的方向探索(累積Skill,強化個人優勢)

“30歲前”的專業累積(將Skill發展出明確的市場專業)

“35歲時”走向專家或管理的抉擇(成為專家顧問還是邁入中高階)

“35歲後”就是「名聲與人脈」(簡單來說就是影響力)

 

因此,先說結論 40歲的超前部署就是:

好的工作機會在人脈

 

我們都知道,好的工作機會早在初期就先透過內部推薦、轉介找完了,通常是前面的方法都沒效,最後才上到人力平台。而透過員工的舉薦,既可提升向心力,也因人際的連結,降低流動率的問題,總之就是了解與溝通的成本,比陌生人低許多。因此,平時就在朋友圈建立良好又專業的“印象”很·重·要,這無關你幾歲,而是隨時都能開始。

 

其中,對於擁有至少15年以上資歷的「專家」,工作能力強、薪資高,也表示成本高,要是不好合作,對組織的影響也大;因此,總是得更仔細的評估。此時,人脈就是最好的管道,讓人脈幫你說話、行銷,這也是Reference check的重點。所以,若能一開始就透過人脈的推薦,先建立第一層「信任感」,對HR與用人主管是最好的;且若人脈很給力,最少都能拿到面試。

 

該如何在平時就建立良好的專業印象?

社群平台,不論是FB、IG、LinkedIn、Blog.....等,都是個人的門面;希望給別人什麼樣的印象,就在這些門面上留下相對應的內容。所以那些負面的情緒、抱怨、吃喝玩樂、無意義的問安或炫富,不是不行,但就能省則省吧!適時的讓別人知道自己的專業,討論工作上的瑣事(正面的),都是蠻好的養分。

 

深入互動,即使了解實體互動無法被網路取代,但因疫情的關係,參與實體互動已經越來越困難。所以,想要建立專業又有深度的人脈,可參與高度互動的學習型社群,像是線上讀書會、工作坊、小型的課程講座,重視的是學習的質量。觀察許多商務社群,如扶輪社、BNI、青商會...等,最終目的都是資源互換。而學習型的社群不只學,同時也可在必要的時候產生資源互換,像是讀書會、工作坊、課程講座...等;活動期間越長的都會有自己的社群,短期性的則要靠自己主動創造交流。

 

最後,累積人脈沒有捷徑,也與專業無關;就這八個字「互動、互助、互信、互惠」,平時就主動關壞他人,提供協助,建立信任感,有一天當你需要時,自會有人對伸出援手,而職涯發展也是如此。

 

bottom of page